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我国生产的合成洗涤剂多属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其产量约占合成洗涤剂产量的9O左右.合成洗涤剂厂排出的废水主要含直链烷基苯磺酸盐(简称LAS),其COD一般在20O~500rag/1,属低浓度有机废水.对于含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臭氧氧化法、泡沫分离法以及混凝法等.其中工业化应用常见的是活性污泥法和化学混凝法。鉴于它们基本建设投資高或运行费用较大等因素,采用电絮凝法处理合成洗涤剂废水是一种值得探讨的工艺技术.
洗涤剂生产废水具有成份复杂、废水中CODcr和LAS成分含量高且难以直接生物降解、废水的pH值较低等特点?,同时废水中的洗涤剂成份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影响废水处理的曝气、沉淀、污泥消化等过程,在实际废水处理过程中常采用絮凝剂解决高浓度LAS难于生物降解的问题,因此在絮凝处理中研究絮凝剂种类的选择、用量及其影响因素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PAC和PAM复合絮凝剂是处理洗涤剂废水的理想絮凝剂,采用该复合絮凝剂处理洗涤剂废水时的操作条件如下:PAC用量为1.5g/L,PAM用量为10 rng/L,pH值约为7.0,絮凝搅拌速度60r/mln,絮凝搅拌时间30 min,沉淀池沉淀时间为30 min。
合成洗涤荆生产废水是伴随着合成洗涤剂工业生产而产生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水中含有大量的LAS因子,废水的负荷高、冲击负荷大,是10分难处理的一种工业废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合成洗涤剂工业也在飞速发展,我国而言.现在每年合成洗涤剂产量就达几百万吨,因此废水量是相当庞大的,由于缺乏必要的处理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因合成洗涤剂工业排放的废水而导致的水体污染是相当普遍的。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以麟酸盐为助剂,使水体中的N、P含量明显加大,从而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如滇池、太湖及巢湖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问题均与该种废水有着直接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技术——生物法:实验证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是可行的,有吸附和生化降解两个阶段。吸附阶段在5 h以内就可以完成,而污染物的生化降解阶段则耗时很长,需>20 h才能使LAS从190~440 ms/L,降低到<5.0 mg/L。用高性能液体色谱技术,对以活性污泥法为主要方法的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得出在系统达到了稳定的物质平衡时,表面活性剂的降解率接近85%。研究了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作用,研究发现活性污泥对表面活性剂吸附作用随着LAS中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加强;还得出水的硬度明显增强了污泥中LAS的吸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在高表面活性剂浓度和钙浓度的条件下的协同吸附作用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