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电镀废水的治理工艺是比较成熟的工艺。通常含CN-、铬及重金属废水应分别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出水再混合达标排放。然而目前大部分小型电镀企业废水虽属混合排放,但废水中既含有CN-、Cr6+,又含有Cu2+、Zn2+等重金属离子,CN-化物可以与CN-、Zn2+、Cr6+等重金属离子生成稳定性极好的络合物,目前采用在碱性介质中进行的治理工艺,工艺比较成熟,排水非常清澈。但在破CN-后再测重金属离子,会发现Cu2+、Zn2+的含量依然远大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即使把pH值调到大于10也是如此,而且CN-化物本身的浓度亦超标。因此,采用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目标,必须改变治理工艺。
针对中、小型电镀行业的生产工艺和排水水质,经上述分析,拟采用微电解的方法破坏原水中络合物的分子结构,达到易于破CN-和把Cr6+转换为Cr3+的目的。即把传统治理工艺的碱性氯化法破CN-和氢氧化物沉淀处理工艺,改为密闭式酸性氯化法破CN-处理工艺,增加内电解技术设备,加强废水的预处理。因内电解过程中,电极反应产物具有高的化学活性,其中新生态的Fe2+能与废水中众多污染物组分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因废水中的CN-在酸性条件下有生成HCN气体的危险,所以整个反应均在密闭罐中进行。